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帮作文网!祝君快马再加鞭,顺风行帆再豪迈,开心快乐奔前程,再登如意状元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 >  物理 > 内容页

2020中考物理:记住这三大“定律”,学物理可以省些力气

物理 2020年08月25日,星期二访问手机版408

  很多人问物理怎么那么难,我觉得没有比物理更简单的学科了。其实如果细细梳理一下就不难发现,中学物理的知识点并不多,有关的公式一共只有五十多个。

  那么,为什么很多同学感到物理难学呢?我觉得可能是思维被限制住了。

  要想学好物理,就需要培养起化繁为简的物理思维。

  PART1物理学习的三大定律

  物理学习定律一:

  抓住两个关键点,就不会被各种条件弄晕

  学习物理,必须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对象,二是状态。也就是说,分析物理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分析的对象是什么,这个对象在做什么运动。

  举个例子,我们分析一个小球在桌面上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就要搞清楚,我们分析的对象是什么?小球。这个对象在做什么?在桌面上做什么运动。

  紧紧抓住这个核心,很多问题都可以迎难而解。

  很多学生学不好物理一个很直接的表现是:看到题目就只想套公式,但公式太多,搞不清楚应该套哪个公式。这就是因为没有考虑清楚题目中要分析的对象和过程是什么。

  比如在电学中,看到一个电路,不知道该用哪个公式,怎么办?

  首先将电路简化,安培表、伏特表先去掉,这样电路图就变得很简单,容易看懂。第二步分析对象是什么,是用电器,还是整个电路?用电器在工作吗?电流在如何流动?第三步,结合已经知道的条件,列方程挑已经知道的物理量代入进去。

  物理学习定律二:

  各种变化的因素中,寻找“不变”的那一个

  学物理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单个物体、单种状态的题目,大多数学生都会做;而一旦一个物体变成多个物体,或者一种过程变成两个过程,就有很多学生做不出来了。

  比如一个小车在桌面做匀速运动,这个小车的受力大家都会分析。但如果这个小车匀速运动到桌面边缘掉下去了,小车受力状况发生了改变,小车的运动就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过程,很多学生就会把两个过程的物理量混淆,这样就被难住了。

  大家觉得这些涉及到多个物体、多种状态的题目很难。之所以难,是因为没有学会从各种变化的因素中找到不变的因素

  有些物理题看似条件不全,其实学生的任务就是找出其中隐藏的条件,然后就可以将看似复杂的问题化解成几个简单问题了。

  仍以上面的小车为例,这些变化的因素中,小车这个对象是不变的,小车的质量是不变的,抓住这些不变的因素,然后把匀速行驶和掉落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就变成了两个简单题目。

  同样,在电学中,电压、电流等因素在变,而灯泡的电阻一般来说是认为不变的,那么就可以把电阻视为给定条件。

  物理需要把复杂问题模型化、简单化。在各种变化不定的因素中,“不变”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看似复杂的各类题目,只要抽象一下,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物理学习定律三:

  要把时间花在可以让自己变聪明的地方

  不少学生喜欢大量刷题,这当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做题的熟练程度,但把时间花在让自己能够变得更聪明的地方更重要。

  对物理学习来说,这些地方包括:看些和物理有关的书;自己摆弄点小东西;做点小实验;和老师交流新的想法;每一章节学完之后自己总结出一个知识结构图……

  这些行为共同之处在于,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而且做好之后会有成就感。

  PART2物理学习三大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有三方面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1、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观察物理现象发生变化的能力。

  我在思考物理题目的过程中,首先是看到一个具体的物体。哪怕对象是一个电子,我也会想象成一个球或者类似的东西,物理学习先要有形象思维,然后才有抽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还要养成物理思维的大局观。我记得我在读书时,我的老师会在每章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就本章知识绘出一个知识结构图,优秀的作品还会贴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

  我到现在都觉得这种方法很好。不是常规的作业布置,也不是做题,但是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把知识点串了起来,让孩子主动地思考,去观察物理原理。

  2、常识判断能力

  常识判断能力为什么重要?

  物理都来自于现实。我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做的题目让我哭笑不得,比如算地球质量,他回答2千克。还有一些常识可能会冷僻些,比如一个教室里的空气大概有多重?有200多千克!

  物理题目很多来源于生活常识,所以估算起到了很重要纠正作用。

  此外在我们物理题目中,很多学生错误会来自于物理量单位的变化,在初中有一半同学的错误都和单位错误有关。比如数量单位,把“升”换成“毫升”,“平方米”换成“平方厘米”,很多人都会搞错。如果有生活常识,会估算,就能在过程中验证结果,及时避免错误。

  3、动手能力

  物理首先要有“物”,如果对“物”本身不了解,道理就想不清楚。

  我一直强调我们老师所有课堂上的实验一定都要在学生面前做一遍,学生自己的实验也要全部做一遍,要布置小实验作业。

  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没有感性接触过的物理现象就很难真正理解。比如,从来没有看见过河流和船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船相对河流的运动。所以当学生就有些物理知识搞不清楚时,不妨动手做一做就会清楚了。

  为什么中学物理学得好的很多都是男生?我觉得原因之一可能就在于动手能力的差异。物理题中经常会出现自行车,男生会拆装链条,女孩子则怕脏叫师傅去修,这个就产生了差异。

  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对物理有兴趣就要让他自己去做。学电路,可以让孩子们用家里现成的小电器动手组装电路,看电灯是不是会亮。物理是很直观的,如果有东西连接不对,电灯就不会亮。动手一做,对不对自然见分晓。

  PART3 如何尽早培养孩子物理思维

  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做两件事,会对孩子今后学习包括物理在内的自然科学学科有帮助。

  一是让孩子多玩结构性玩具。

  比如变形金刚、乐高等,还有些男孩子喜欢拆钟表等家里的东西,这也算结构化玩具。与之相对应的,如果只给女孩子玩她们喜欢的洋娃娃之类情感性玩具,女孩将来学习自然科学学科就会产生困难。

  我曾参观过国外幼儿园,他们几个孩子分组合作,用大型乐高积木搭建了一座桥,人可以走过去。这样物理知识就非常具体和深刻,而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

  我建议家长有空多带孩子去科学类的博物馆,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小的实验角。可以给孩子买一台显微镜,引导孩子观察昆虫、各种材料……还有种类繁多的电子积木、车模、飞机模型等等。

  甚至有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不需要多少专业仪器和道具,家长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玩。比如在桌上放几个装了水的杯子,然后用筷子去敲击,观察水的多少与杯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

  这些孩子从小接触过的东西,以后听老师讲的时候就会有熟悉感,从而有助于学习。

  二是让孩子阅读科学性的读物。

  在我们的习惯中,更多是给孩子读童话故事之类这种人文类的书籍,但我觉得孩子也要有科学类阅读。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也可以阅读一些科学 家小时候的故事。不要总让孩子看人文类的电视片,可以让孩子看一些discovery等科学探究类的电视节目,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科学兴趣。

  总之,让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是学好物理、不怕物理很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