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江畔,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轻柔潺潺,沁人心脾,清幽宽广,我最喜欢的是苏州。”——易左军每一片水泥森林都很干燥,密集的交通令人沮丧。我想在苏州城找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栖息地,我为古老的苏州园林种下了希望。
看完这部《拙政园》,我以为我的希望很快就发芽了,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子。
我迫不及待地走进花园的大门。脸上有一层层绿色和红色的负担。奇怪的是,没有池塘。荷花原来种在一个大瓦罐里,瓦罐里的水太浑了。香味淡了,玉肌减了,大小重于花中君子,只有“远观”的荷花才能“嗤之以鼻”。闪光灯成了这些失去了意义和韵律的荷花的唯一礼物。
后来进了公园才知道“瓦罐籽货”已经满了。这并不奇怪。
过了小花园,穿过人行道,眼前就是一个荷花池。“出淤泥而不染,洗涟不妖。总的来说,寸草不生,香远而清,植物婀娜……”周敦颐的《情莲》,像一池清水,静静地敲着我的心。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的林中莲花仙子微微笑着,清朗的身影摇曳着,令人神清气爽。
思绪飞扬,想到过去的窗帘里,可能有一个静如止水的姑娘,独自坐在椅子上,眨巴着亮晶晶的眼睛,享受着“半亩方塘花开,满天云影”的明艳,“荷叶无限绿”但是,妈妈的电话应该会把我拉回现实,留下阴影。我置身于游客的人群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大池塘被鲜花和绿色的身影包围着。人们努力寻找合适的石头,换上一生中最灿烂的表情,和荷兰一起享受闪耀的时刻。这个水池成了天然的照相馆。
岁月让默默承受的古人褪色,现实的洪流带来了很多行色匆匆的摄影师。芙蓉仙子是孤独的,我也是孤独的。她只是照片的背景。什么时候可以等一个只是为了送行李而送行李的熟人?而那些投缸自尽的同胞们,只能在温暖的夏风倾诉他们的悲伤和遗憾。人们把荷花的美装进相机,不让干渴的灵魂吹过清新的荷花风。
被雨水覆盖的胖胖的金鱼群肆无忌惮地吞食着游客撒下的美味,欢乐的潮水一拥而入。但是,我明显看到芙蓉仙子红润的脸颊上挂着苦涩的笑容。
沿着蜿蜒的石桥走到赤心水格,那山墙的朱红和房梁,几经粉刷也掩盖不了百年沧桑。他像一个拿着鹤的老人,一张孩子的脸,平静地凝视着一群粗俗的客人。也许这里有一颗宁静清澈的心,也许这里有一种淡泊闲适的生活品味堆积而成,但水格只是一个休息的地方。我看着那深深的影子,皱起眉头,仿佛在哀叹不被理解的孤独。
在亭子周围,几只鸭子温顺地游向岸边。不远处是水中艰难的竹篱。摇曳的荷花花瓣随着废弃的包装纸随波逐流,古典与现代一样令人费解与尴尬。
走下弯桥,拐上青石路。我想到的是“芳草萋萋,花开花落”的感觉和“小花园香落寞”的意境。如果心能找到这样的地方,流浪就会安稳。我想探索石阶上古代木屐的痕迹。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石头很久以前就已经被打磨过了,并且泛着寒光。于是,我匆匆走过这些平滑的沧桑,在一条曲径通幽的路上,或许会有一个花草树木幽深的禅房。
空气中弥漫着李悟温柔的话语,古木参天、郁郁葱葱的小路尽头,曾经是苏州判官居住的地方。奇怪的是,我只是听着审查的声音,并没有观众。空荡荡的大厅外,一个身穿蓝色汉服的说唱歌手坐在朱红雕柱上,懒洋洋地摇着脚。旁边穿旗袍的女人用厌烦的眼神看着我。心底的那双眼睛。我急忙跑出去,不知道这里面是充满了他们的孤独,还是苏州评弹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