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帮作文网!祝君快马再加鞭,顺风行帆再豪迈,开心快乐奔前程,再登如意状元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内容页

又闻“阿要焦屑”-记叙文作文1000字

高三 2023年04月15日,星期六访问手机版0

“阿要焦屑”长长的吆喝,在清晨的薄雾中弥漫。那丝丝香味,伴着熟悉的江淮方言一起传来。我站在楼台上远远望着正在店铺中卖焦屑的农妇,发现了久违的风景和最美的声音。

焦屑,是由元麦粉进行特殊翻炒制作而成的简易干粮,用热水一泡就能吃,就是用手抓一把塞进嘴里,也能吞咽。北方好像也有,名字似乎叫“炒面”,但制作可能没有江淮人那么精细。它源自战火连天、食不果腹的特殊年代,记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就写到志愿军战士“就着一把雪吃一口炒面”。时间如长江淮河的水,掠去了腥风血雨,沉淀下这厚重的文化印迹。独特的江淮人创造了“焦屑文化”,而它又养育了一方土地的子孙。

我下楼,徜徉在小巷的石板路上,怀揣着几分激动和念想,来到市井处小桥边的店铺。

店铺不大,却人来人往。独特而古朴的陈设,让人仿佛置身遥远的年代。师傅穿着白色的护套,手持有深深纹理的杆子,麦粉像金黄色的精灵,在干燥的炒锅里翻滚、跳跃,而炒锅里原本沉稳的沙子,也随着麦粉在黑黑的铁锅上起舞。焦屑其实并不“焦”,农夫们炒作时火温都会拿捏得很准,使之既熟又不焦。眼前,师傅双手不停忙碌的样子,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按着拍子展现曼妙的舞姿。

“大妈,来一斤焦屑!”“我买两斤,要新鲜的!”“好嘞来喽!”买卖声此起彼伏。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有些人渐渐淡忘这段回忆,那买卖焦屑的店铺也渐渐消失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这原始的制作工艺和当代烹饪方式相比,已经渐行渐远,但总有人忘不了焦屑,忘不了焦屑带来的回忆,因为它曾经是祖辈们舌尖上最美的味道。

离开店铺,我望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总希望在某个路边,再发现一个卖焦屑的小摊。正是天遂人愿,就在那小巷口,我遇见了一位农姑朴实的打扮,简陋的货篮,身穿蓝印花布衣,手提各色杂粮粉。走至面前,焦屑的香味便触动味蕾。

我叫住她:“你这是卖……”“多啦,玉米粉,山芋粉……还有焦屑,熟的,泡着吃可香了!”她放下篮子让我挑:“你看,焦屑是今天早晨才炒的,新鲜,没有添加剂,我不骗你,你尝了就知道了……”“这么多,你卖得了吗?”“一天炒二十斤还不够卖呢,现在城里人讲究粗纤维、降血脂……一斤一包,才五元钱,便宜。”

我来了兴致,买了两斤就往家跑。急急忙忙打开简单的包装袋,用开水泡上一碗,香味四溢。奶奶闻香而至,尝了一口,赞道:“还是那味,香!”

焦屑,原本是很平常的干粮,但焦屑和制作它的农夫一样简单本分、实在朴素,拒绝任何添加粉饰,在艰难时期却“瘦身”变熟,伴随左右,献出热量,给人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附着于焦屑上的传统文化内涵,不正是现代文明所需要的吗?

“阿要焦屑”再一次倾听这样的叫卖声,我仿佛在欣赏一首悠远的歌。我从心底呼喊:穿越历史走来的江淮人啊,留住乡土记忆,弘扬“焦屑文化”,造福四方百姓!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