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帮作文网!祝君快马再加鞭,顺风行帆再豪迈,开心快乐奔前程,再登如意状元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内容页

行走在心灵的刀锋上-《刀锋》读后感1400字

高二 2023年04月15日,星期六访问手机版0

越过刀锋实属不易,因而智者们常说救赎之路充满艰辛。

——题记

“这本书其实并不能算小说,它所记叙的都是真实的故事,没有什么离奇的情节,结局也很平淡。”毛姆在《刀锋》的开头如是写道。他说的没错,这是一本并不那么常规的“小说”,以作者本人的回忆作为视角,只是为了讲述一个朋友的故事,但恰因这种“打破常规的平淡”,这本书焕发出了独有的辉光。

如果要概括《刀锋》的情节,那么得到的结果会显得相当乏味:美国青年拉里从战场归来,大战中亲眼目睹战友的死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触动,他因此放弃了体面的工作和富足的生活,独自寻找生命的意义。剧情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实际阅读起来却颇有趣味,毛姆用平实的笔法,旁观者的视角和巧妙的叙事安排,将不同时期发生在拉里身上的故事完美地串联起来,使得本来平淡的情节有了可读性。

本书的大部分情节都采用转述的表达方法,读者对拉里经历的了解,往往通过作者与他人的对话,以及作者与拉里聊天时他的回忆。独特的叙事手法令拉里始终保持着一种神秘感,而他的行为更是与常人迥乎不同,颇有几分超然。例如:拉里离开美国去往希腊,每日去大学听课,去图书馆学习希腊语和拉丁文,阅读哲学书籍,自己只是住在一个破旧的小旅馆里,他的未婚妻伊莎贝尔前往希腊劝说他回美国接受收入丰厚的工作好好生活,他却希望伊莎贝尔和自己一起享受这里的生活,最终两人不欢而散;拉里在希腊住了几年后又前往印度,追随当地的苦行僧和大师们,在山坡上扎营居住,每日思考探讨问题,锻炼自己的精神;他还在德国的乡间徒步旅行,在煤矿工作,去农场帮佣。拉里的一切做法看起来都是那么不同寻常,但读者又能从其中隐约体会到他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和思想的不断升华。拉里的行为没有特殊的意义,只是他探寻自己生命价值的方式,故事的最后,他感到自己领悟了生命的真谛,选择放弃所有财产,回到美国做一份卡车司机之类的普通工作。

全书一直在积极使用对比的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拉里一同思考。例如,拉里未婚妻的舅舅艾略特,就是一个热心于世俗名利的人,他结识名流、参与社交、用大量精力打扮自己、花费大量金钱谋取贵族的虚名……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不断扩大影响力,立足上流社会,最可悲又有几分滑稽的是,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的他还惦记着某位夫人举办的名流聚会,为自己没有收到请帖而耿耿于怀。艾略特对名利的热情与执着与拉里对实现个人价值的追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更令我们思考:我们所追求的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生命的真正价值究竟是什么?没错,拉里是找到了答案,但他的答案书中并未正面提及,也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读者要自己探求。

书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其中的人物不是扁平而单一的脸谱,而是立体化的,同一个人可以兼具不同的特质,例如拉里虽然决心孑然一身,寻找生命的价值,但在与未婚妻分手时仍然感到痛苦和迷茫;艾略特虽然热心名利,但却极为重视亲情,在侄女夫妇二人因经济危机陷入困境时立刻伸出援手;拉里的未婚妻伊莎贝尔本来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女孩,在和拉里分道扬镳,与另一个追求者结婚许多年后仍然放不下对拉里的感情,最终因为嫉妒而故意算计即将与拉里结婚的索菲,间接导致了她的死亡。有血有肉的人物更充满真实感,正因如此,书中各个人物命运和际遇的变化才更让人唏嘘不已。

毛姆为这本书起名为“刀锋”,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这寓示着对自己心灵的探索正像在刀锋上前行,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会从两边摔落,偏离目标。正如本书中的各位人物,不同的目标和选择,或是前行道路上的一步偏差,就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如何界定生命的真正价值,如何在心灵的刀锋上行走,这可能正是毛姆希望读者思考并回答的,值得我们去追寻答案的问题。

TAG标签: